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
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介绍
体育部是学校直属的教学单位,承担着全校本科生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体育研究生培养、体育科学研究、大学生和教职工的体育健身与校内外体育竞赛活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对外体育文化交流等任务。体育部下设党总支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研究生办公室、教学办公室、体育教学研究室、群体竞赛研究室、体质健康研究室等。体育部现有教职工109人,其中专任教师102人,教授8人,副教授54人,讲师33人,助教7人,女教师28人,省部级以上先进个人3人,校级教学名师1人,华为奖教师1人,校级师德标兵5人,校级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6人,聘任外籍客座教授和国内客座教授各3人。体育部与美国、日本、俄罗斯和港台地区共9所知名大学建立了体育文化交流机制。
体育部全面贯彻《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通过改革与建设,学校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5年建立了“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点;1997和2002年两次被评为“湖北省优质课程”,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级精品课程;2007年9月学校被定点为“湖北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00年以来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10项,主持完成校级课题35项,横向课题10项;出版学术专著12部,主编教材18部,发表学术论文485篇;4人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22人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66人次参加省部级学术会议。部分高水平运动队已进入国内高校一流水平,男子篮球队在第六、七、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分别夺得冠军、第三名和第五名,2000年以来先后八次进入全国大学生篮球赛前八强,两次获得CUBA亚军;校武术队在2005年~2007年三次香港国际武术比赛中,共获得30枚金牌,在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大运会上获得3枚金牌;校田径队在第八届全国大运会上获得3枚金牌。大学生群体健身活动丰富多彩、文明有序,近三年学生体质健康合格率分别为98.36%、99.58%、99.61%。2000年获“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体育先进单位”称号;篮球队、武术队、田径队先后两次受到湖北省政府的表彰,并被省政府授予特殊贡献奖学校;体育活动26次获得中央电视台现场直播,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武汉理工大学是中国大学生篮球协会、网球协会、武术协会和跆拳道协会的副主席单位,是湖北省大学生体育协会、湖北省大学生篮球协会和湖北省大学生武术协会的主席单位和办公所在地,承担着湖北省大学生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为湖北省高校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继往开来,求实进取。体育部全体师生员工坚持“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宗旨,立足以特色创优势、以创新求发展、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共建,深化体育教育改革,整合资源,争创一流,走向世界。
武汉理工大学体育部怎么样
体育部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肩负着全校的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学生和教职工的体育健身与校内外的体育竞赛活动、体育对外交流、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以及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工作任务。体育部现有教职工106人,其中教师100人,教授9人,副教授56人,讲师34人,助教1人,女教师28人,外籍客座教授4人,国内客座教授3人,湖北省高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人,校级名师1人。体育部党政领导班子由5人组成,下设党总支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研究生办公室、教学办公室、体育教学研究室、群体竞赛研究室、体质健康研究室、。
为了实现学校发展的宏伟目标,体育部确定了:“为了一切学生的终身健康,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健康”的育人理念”、“育人为本、健康第一的发展宗旨和“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强化特色、科学管理、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体育教育学科建设成具有特色的一级学科,建设国内一流水平大学生体育与健康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具有特色和影响效力的校园体育文化体系,大学体育课程建设成具有特色的精品课程,篮球、网球、田径、跆拳道、武术等高水平运动项目建设成国家级后备人才基地,其中部分项目运动员进入国际一流水平”。同时确定了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制定了保障措施。
多年来,通过全面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体育部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强化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十一五”发展期间,建立了”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学位点,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体育学科人才培养机制;“大学体育课程”经过建设和改革,形成了健康育人、促进学生终生健康、终生受益的特色课程体系,2006年被审定为“湖北省精品课程”,曾被评为湖北省和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优秀学校”。
教师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次获湖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主编并出版了《学校体育大辞典》,并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级课题6项,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30项,主持完成校级课题52项,主持完成横向课题22项;出版学术专著23部,主编教材25部,编写教学参考书8部;发表学术论文668篇,30人次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50人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85人次参加省部级学术会议。
高水平运动队成绩显著,篮球、武术、田径、跆拳道、网球项目,已进入国内高校一流水平,特别是男子篮球队成绩显著,在第六届、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分别夺得冠军、第三名和第五名,先后10次进入CUBA前八强,两次次获得第二名,连续获得湖北省高校大学生篮球赛十二连冠,中央电视台35次现场直播我校男篮比赛,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声誉;学校武术队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成绩显著,2000年、2004年、2007年代表湖北省大学生参加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分别获得团体第二名和第四名、共获金牌3枚;校武术队共获得国际比赛金牌38枚,获得全国性比赛金牌53枚,获得省级比赛金牌148枚,培养处理易鹏、邹云建、周婧、刘俠等国内外知名的优秀运动员;学校田径队实现了进军奥运、走向世界的梦想,运动员任龙云、郑东升、邓晓青分别都代表学校和国家参加了奥运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和亚运会等国际大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获得亚运会金牌1枚、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银牌一枚、26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银牌1枚,近年来学校田径共获得全国性比赛金牌15枚,省级比赛金牌48枚;学校跆拳道队和网球队在国内外比赛中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跆拳道运动员获得第25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银牌1枚,2008年校网球队获得全国大学生比赛团体冠军;2008年我校篮球运动员王佳和田径运动员张才龙同学参加了北京奥运会火炬的传递活动,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多年来为湖北省参加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全国运动会和武汉市参加全国城市运动会、为中国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篮球队、武术队和田径队先后三次受到湖北省人民政府的表彰,并被湖北省政府授予“突出贡献学校”称号,近年来向国家队和各省市职业队输送了35名优秀运动员,为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8年被湖北省定点为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目前学校高水平运动队正在为实施“奥运争光计划”,开展广泛的合作创新探索。大学生群体健身活动在校园内有章有序,体育文化氛围浓厚,经过多年的营造和不断的实践,形成了“贴近学生个体、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学生终身发展”的校园体育文特色,大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每年保持在97%以上。体育文化对外交流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近年来体育部和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港澳台地区及大陆地区共13所知名高校建立了体育文化及学科交流机制。从2006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次海峡两岸高校体育文化论坛暨大学生篮球赛,受到了教育部港澳台司的高度赞扬,在海内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武汉理工大学是湖北省大学生体育协会、湖北省大学生篮球协会和湖北省大学生武术协会的主席或副主席单位以及办公所在地,是全国大学生篮球协会、网球协会、武术协会的副主席单位,肩负着湖北省和全国大学生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近年来为全国和湖北省大学生体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并且十分乐意地为全国和湖北省高校体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努力。
体育工作为学校挣得了荣誉,曾获得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校长杯”,被湖北省和国家体育总局授予贯彻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称号,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获全国体育先进单位称号,曾获全民健身全国先进单位、湖北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根据学校两个一流的中长期发展目标,体育部全体教职工满怀信心,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努力实施科学发展观,以健康育人为根本,以体育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主线,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以群体健身为基础,以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平台,以品牌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为特色,以社会环境变革和新校园建设为契机,以学校的总体发展目标为前提,大力推进教育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科学创新和文化创新,整合资源、争创一流、走向世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提示:本站信息仅供参考,不能作为最终指导方案;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本站所有文章和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异议,请与本站联系并删除,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
版权声明:本文由武汉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